教育部相关政策
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供需适配:
加强就业市场需求分析研判:各地各高校和分行业就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开展就业市场需求调查,收集人才供求信息,建立会商机制,编制人才需求报告和急需紧缺人才目录。
加强学科专业动态调整优化:以科技发展、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,主动布局新兴学科专业,扩大急需紧缺学科专业布点,对就业质量不高的专业实行红黄牌提示制度。
加强就业与招生、培养联动: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办学资源配置、教学质量评估、招生计划安排的重要依据,优化招生计划分配方式,优化人才培养方案。
充分发挥促就业政策的引领作用:
加力落实助企稳岗促就业政策:积极配合落实税收优惠、社保补贴等政策,组织 “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月” 活动,推动政策进园区、进企业、进高校、进社区。
优化规范招聘安排和秩序:统筹协调好各类招聘和升学考试时间安排,确保8月底前完成,稳定并扩大政策性岗位招录规模,畅通入伍绿色通道,发挥国有企业示范作用。
支持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:挖掘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带动就业潜力,配合落实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,落实创业支持和减税降费政策,为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提供资金、场地等方面的倾斜。
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支持政策研究:鼓励各地各高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等,研究新的就业增长点,开展前瞻性、实证性研究,探索就业工作规律。
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:
深入开展 “访企拓岗” 行动:各地各高校持续开展行动,落实 “两个100” 和 “不少于10 家” 要求,加强与地方政府、行业企业等的合作,鼓励群团组织等开发岗位资源。
充分用好校园招聘主渠道:拓展实施 “万企进校园” 计划,丰富校园招聘活动形式,支持二级院系开展小型专场招聘活动,共建区域性、行业性、联盟性就业市场,关注就业薄弱高校。
支持中小企业吸纳就业:开展民营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专项行动,服务重点企业人才需求,落实支持政策,办好相关活动汇聚岗位资源。
创新挖掘基层就业空间:配合实施基层项目,加大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力度,围绕乡村振兴等开发岗位,鼓励创新实施基层就业项目。
全面推广使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:依托平台建立就业信息归集机制,推进三级就业服务网络互联共享,优化平台功能,向毕业生推送就业指南和岗位资源。
做实做细就业指导帮扶:
强化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: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,完善课程体系,打造名师金课及精品教材,办好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,探索开设专业微课程、职业培训课程。
加强就业育人与观念引导:把就业教育作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内容,加强就业心理健康教育,开展相关活动引导毕业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就业创业。
健全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机制:关注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,建立帮扶台账,落实 “一人一档”“一人一策” 精准帮扶,组织实施 “宏志助航计划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