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2植树节:种下希望,守护未来

发布者:孟丽娟发布时间:2025-03-11浏览次数:67

植树节并非现代社会的独创,其历史可追溯至古代农耕文明。古人对树木的敬畏与依赖,体现在许多文化传统中。在中国,植树节的设立与近代救亡图存的历史息息相关。1915年,孙中山先生倡导以清明节为“中国植树节”,希望通过林业振兴改善民生。1928年,国民政府将植树节改至孙中山逝世纪念日(3月12日),以纪念他对林业的贡献。新中国成立后,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确立3月12日为“中国植树节”,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。

同时,植树节对于现代生活而言,具有生态、文化与社会的三重价值,蕴含深远影响。树木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石。一棵树每年可吸收约18公斤二氧化碳,释放氧气供5人呼吸;其根系能固土防沙,减少水土流失;树冠可调节局部气候,缓解城市热岛效应。中国近年来的植树造林成果显著。植树节通过全民行动,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转化为实践。 中国传统文化中,树木常被赋予人格化寓意。植树不仅是物质生产,更是文化传承。古代文人以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”比喻教育之道,现代植树节则通过家庭植树、校园植树等活动,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,深刻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发展理念。每一棵树都是未来的答案。从古至今,人类与树木的关系映照出文明的发展轨迹。植树节不仅是一个节日,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绿色对话。让我们以行动回应自然的呼唤,让地球的绿色脉搏永远跳动。

文字:宋若楠 文字编辑:王司浩然 图片:biwn必赢网址通讯社 图片处理:biwn必赢网址通讯社 编辑:宋嘉琪 审核:曹添